close



 


據報載近日士林夜市搬遷新址引起多方討論,因而也延伸到台北圓環的議論,甚至也成了總統大選的話題。


 


說起台北圓環是很多人的美食索驥與起初繁榮台北城的記憶,近幾年,台北圓環一直不能得到地方或是觀光遊客們的認同,圓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管是政治人物、文人墨客、在地耆老也都有不同的詮釋與期待。


 


筆者在城中與大稻埕這一帶生活往來,有60餘年的悠悠歲月,見證過圓環的榮景與沒落,對圓環有份在地的感情,也有個人美食探索啟蒙的感激。圓環成形於1908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原是一小型的圓形公園,中心為空地,周圍遍栽七里香與榕樹等,淡水線鐵路開通之後,該地成為大稻埕腹地,許多攤販聚集。在日治時期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小吃夜市地方美食,週遭匯聚舞廳、劇院、賣衣服店、藥材行、糕餅店的商業活動,關乎著當地人的生計,並供給民生食衣住行育樂,重要的商圈市集,熱鬧喧嘩、熱氣騰騰,有著很多人的感情慰藉,也溫飽了無數在地人及異鄉客,這是對台北圓環共同的回憶。


 


及至1993年及1999年兩度遭祝融之殃,從此荒廢了近10年,直至2002年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以美食小吃街型態重新開幕,後因規劃設計不良長期處於虧損,再度於2006年7月正式歇業。2008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建成圓環」內部重新規畫,並更名為「台北圓環」,於2009年6月重新開幕,後因向台北市政府承租的廠商實際經營者認知分歧,導致2011年5月又再度熄燈歇業。現在路過圓環時,偶爾看其變成喜桌宴會的場合,偶有農產品的特賣會,都是偶發性個別活動,對於經歷過那段繁榮人聲鼎沸圓環風貌的老台北人來說,總覺得念情與遺憾。


 


個人也常苦思:就目前玻璃房的圓環景況,如何能連結地方產業發展甚而是相輔相成。昔日在圓環小吃發跡的攤商,現在有的露出在重慶北路上;有的在寧夏夜市內;有的則已離開城中,都已發展成店面,憑藉著老字號世傳的好手藝及圓環昔日的風采,經營的績效都不錯,若要重新再搬回圓環內,恐有一定的困難度,且目前的的建築設計、設備規劃未必能行。思考至此,想到另一個產業也和在地有很大的關聯,大同區這一帶早期是糕餅店的發源地,也許多知名且有歷史的糕餅業多出自本區,如:寶香齋(雖已沒落卻造就多位知名的學徒)、十字軒糕餅舖、龍月堂、李亭香餅店、加福奇士蛋糕、鄰近在士林、萬華區發跡的百年老店郭元益、黃合發等等。


 


我們吃糕點的習俗由來已久,不僅有傳統上具特色的糕點,近來台北更有從法國和日本引進新潮時尚的烘焙店,如果將圓環更改為台北市糕餅業的集中地,將此區規劃為包容本地傳統的糕點,老店開新枝,發展成第二代複合店的經營;也能兼蓄歐美、日式新潮的烘焙甜點,發展許多誘人的甜品,讓此區成為台灣主流品嚐甜品糕點的地標,如此一來自然是人潮匯集的地方。


 


想到目前圓環經營的困境,市政府應與目前業主合理的解約,重起爐灶全新思維,建議讓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承租。糕餅公會有足夠的能力發展此區,該公會從過去辦理烘焙食品展參與的70餘個攤位到最近的800餘個參展攤位,除本國業者、材料設備供應商外;亦是國際上知名供應商必須參加的重要活動。近年最令人稱譽的莫屬將鳳梨酥推廣為台北伴手禮的第一代表,深受日客、歐美客、陸客的喜愛,成功帶動全省業者一起推動鳳梨酥,達到年約有250億的業績,可見其公會的組織力及經營推廣的能力是有目共睹,讓糕餅公會承租有其正當性、發展性,成功經營的機率很高。


 


實際上,如眾所周知,圓環周邊的交通問題是一關鍵成敗因素,整個配套如交通動線、大型遊覽車出入、停車場的規劃,目前已有的蓬萊國小及朝陽公園的停車場想必會不敷使用,除了增建大型停車場外,也可有如遊園列車,以開放式city tour的sightseeing bus,從鄰近的捷運淡水線中山站接駁,或者遠一點從圓山站開始巡禮,沿路經過的中山美術館、孔廟、保安宮、老師府、大稻埕河岸、迪化街、永樂市場、朝陽布料街、歸綏公園劇場、寧夏夜市等,交通問題若能妥善規劃,從點到線到面,這一帶蘊涵許多資源能量,會隨著圓環再起~台北糕餅業主流櫥窗集中地,而風起雲湧成為新亮點。


 


想起日本東京「自由之丘」的甜點世界到了週末,充滿逛逛雜貨、時尚商店,喝喝咖啡或是品嘗甜點的人們,有同樣令人流連忘返的老舖和菓子店「龜屋萬年堂」及充滿時髦的「甜品森林」,相當熱鬧。從歷史背景、人文氣息、商業景象、文化資產、地理位置而言,台北圓環涵蘊的能量比自由之丘多更多。執事者若願意作為,重新塑造台北圓環成為烘焙糕餅集中地,打造成為台北版的「自由之丘」,又有文化背景、也具產業特色,是吸引消費者的地方,相信台北圓環日後再成為選舉話題時,就是正面的效益、有感的政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chow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