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最近報章報導,由國科會朱敬一主委所發出的:「憂人才危機,再過幾年 台灣海外人才庫真空…..」「留住人才要加把勁,台灣人才流失嚴重」「台灣已經進入「人才斷層」期,如果再無作為,早年的優勢也會流失掉,與他國競爭將死狀甚慘」。一番言論見報,不禁,引起各方的討論「吸引人才的措施規劃」「培植人才的教育制度」。檢視台灣的人才斷層、人才危機、無法吸引到人才,絕對不只於科技產業,現階段最迫切的是面臨全球各國搶人才,台灣能無動於衷嗎?


 


去年日本311海嘯後,駐東京的各大外商公司紛紛將派駐的高級主管,在香港租下高級住宅或出租公寓,作為疏散的安排安頓,一時間將香港2500呎的公寓樓由月租12-13萬港幣,飛漲到月租15-16萬,在當時亦引起話題,還不包括公用的商業大樓租用啟動,隨後,得知在泰國與新加坡也接收了許多這類型的高階專業白領階層。為什麼這些人不選擇來台灣?


 


在台灣與政府有關的財團法人,月薪不能超過部長級,而部長除基本薪之外,還有其他特支費等等,在台灣的民粹打著公平正義的口號下,部長的月俸也稱不上高薪。相同的,受限於學校的收費管控,學校無力支付高薪教授,而這些教授在大陸與香港的待遇都是高薪酬,專業的科技人才更是,到大陸就職不僅台幣變成人民幣,如報載「150萬年薪的經理,大陸可以支付700萬」。除了薪酬沒有競爭力外,又要擔心理盲的輿論壓力,食衣住行育樂所需的各樣配套普遍的國際化不足,生活上對聘僱外傭的種種限制,國際學校不夠,且在台求學的外地生得不到鼓勵,更充滿種種限制條款。這是顯而易見「吸引不到人才」的障礙現象。


 


個人在8/1的香港經濟日報看到『搶專才抗老化 想贏先加碼』的專欄報導中,正想在本周藉由觀念平台專欄分享,所觀察的香港、新加坡與韓國對於「吸引海外人才的措施」:香港面臨各國搶人才,重新檢視本港「輸入人才」的政策,並細提在改善生活環境上要再加強,如:空氣及教育問題等。透過香港的美國商會對會員公司進行調查,51%表示香港的空氣污染會令招聘海外人才來港時遇到困難;國際學校學額緊張難求,提出要有優渥的獎勵措施,使在港的海外學生多停留在港地,因此獎學金不應該只做為「免費午餐」的誘餌而已,香港政府有如此細微的作法及具體的提出措施。並呼籲提供優越的薪酬條件固然重要,還要顧及軟件配套,必要參考新加坡及南韓的作為,知己知彼,才能發揮香港的優勢。


 


南韓政府早在03年便推行改善外國人生活環境的5年計劃,例如積極加建提供幼稚園至高中課程,建立世界級的國際學校,幫助外國人申請信用卡、辦手提電話,推出英文與日文版的國內交通地圖設立幫助外國人在韓定居的生活及文化溝通中心,提供解決問題熱線,提供英文的醫療收據及處方、開設醫學熱線及線上醫療資訊中心,首爾市政府每年舉行外國人居民大會,討論交通、文化及環境等問題,另會辦活動介紹韓國文化與習俗,出版生活指南,內容包括租屋、垃圾分類措施及買車等資訊,以窩心的細節安排來贏取他們的心。這些具體而微的做法,對外籍人士而言是非常生活、非常貼心的有感作為。


 


也是在去年的八月,據工商時報2011/8/17 的報導,『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等18位產學研媒等領域重要領袖,14日共同發表「人才宣言」,呼籲朝野正視「我們國家正面臨一個空前的人才失衡危機」。建議政府應採取宏觀對策….,翁院長等人的呼籲也獲得馬總統的回應,立即指示行政院規劃政策。當初個人看到此報導也十分的關注,在10/6的觀念平台專欄中發表「從新加坡的Biopolis of Asia計畫談發展國家經濟建設人才」。見微知著,從新加坡政府發展執行Biopolis of Asia的計畫,單以一個產業的發展軌跡與國家政策及人才培育用留的關聯,及最終的績效的預期與評估。


 


新加坡積極發展生化科技,便提供獎學金予海外學生到當地大學讀書,然後要求他們畢業後留星工作數年;調低個人所得稅稅率至20%;非居民稅收計劃,凡非新加坡居民可享5年優惠稅率;子女免費教育;兩年後可申請成為公民,購政府組屋可獲4萬津貼;享政府公積金計劃下的養老、失業及醫療等保險;隨行配偶及21歲以下子女,可一步到位獲永久居民身份。著實令人佩服的新加坡政府,能建構如此有貫徹魄力的執行力文化。觀之台灣,即將屆滿一年的「人才宣言」其影響所及政院的規劃政策進展又是如何?


 


論及台灣要培養未來的人才,是要有創意的人才,人才要有舞臺可發揮,台灣未來的舞台是什麼?政府未來的產業政策是什麼?還在流連過去「台灣奇蹟」的美夢,過去的回得來嗎?


      再者,最近吵著沸沸揚揚的基本工資的議題,個人深知基本工資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政府的外勞政策,目前只是做一雙鞋,然後要所有的企業同穿這雙鞋。現在政府怪企業又要對外籍人士聘用鬆綁,提高待遇;但又要外勞與本勞的基本工資脫鉤,無疑是企業界心態互相矛盾,基層外勞與本勞工資脫鉤,高級人才要有與世界市場爭才的條件,這樣需求的說法真的是矛盾嗎?台灣政府概括的籠統,何時才會出現像香港、韓國、新加坡政府細微具體的吸引海外人才的措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chow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