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9/05經濟部委託中衛發展中心所舉辦的「第二屆台灣美食國際論壇」,邀請了國內外餐飲業者齊聚ㄧ堂,分享交流餐飲業的「國際趨勢」及「在地化」等議題。當日,經濟部卓士昭次長與外交部史亞平次長亦親臨會場致詞勉勵。近來,經濟部透過商業司委託中衛中心執行舉辦琳瑯滿目的美食活動,此次更為推廣美食國際化特別邀請美國專家世界廚師協會主席美國Kendall餐飲學院副校長及美國麥當勞總部全球策略經理,一同與國內餐飲界專家學者分享經驗。







個人參與盛會,看到經濟部積極要將台灣的美食推廣到海外,感受到業者的各自努力、殷殷期盼。經濟部只能做份內的事,多將就於現狀來談如何推廣至海外,而非從建構產業環境、創造條件,從策略目標到執行方案一條鞭到底。因此想到此產業政策,當責的主管機關應是經建會,忍不住心中有感而發的說出「食品業被經建會放棄了」。







倘若餐飲產業發展仍各自為政,如同論壇中國外專家所言:在美國看到的台灣美食活動,屢次是外交部、輪番農委會、國貿局、經濟部、僑委會,能增加能見度與知名度是加分,但這些活動之於台灣餐飲美食的推廣、產值效益的增加,從整體來看,是整體的哪一段?難怪許多有意從事餐飲業或已經營的業者,希望得到台灣的食材供應、軟體的技術,常求之無門。







從日前議論紛紛GDP不斷的下修,何時見底?到昨(9/12)政院公布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政務委員管中閔所坦言的「今年保一沒問題,保二有很大的困難」,個人對於GDP快速下滑通盤的原因並不了解,然從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東南亞各國2012年的GDP:越南5.1%、印尼6%、菲律賓4.7%、新加坡是2.2%、馬來西亞4.3%、泰國5.7%、韓國2.3%。一樣是面對經濟景氣低迷大環境不佳,尤其是泰國在2011GDP還是0.1%,且泰國歷經水災大患、紅黃杉軍的對立衝突,歐債對金融和觀光業的影響,何以能逆勢成長,深究其因,愚以為是這些國家長期努力發展「在地產業」,並傾全力達到經濟規模,有著切身緊密的關連。







說到泰國與韓國發展在地產業,聞名遐邇的首推泰國的『世界廚房』及韓國的『韓食世界化』。深論其中:兩國政府如何從謀略規劃到推動執行,如今的績效亮眼是有目共睹,在觀念平台專欄中,個人已有論述多篇,在此,不再多言。惟,泰國與韓國推動統合美食國際化層級已拉升至副總理級;更如以推動韓食世界化為主軸的「韓食世界化促進會」其委員組成以企劃財政部為首,更是直接向國務總理報告。







台灣的餐飲業發展若以食材為優勢,絕對有條件成為世界級美食王國,無需妄自菲薄,以為法國、日本料理才是世界餐飲主流,應該要認定:21世紀世界美食的皇冠一定會落在台灣。







台灣的農漁牧業水準高超,欠缺的是有效運用發展,目前的懶人政策:廢耕與補助絕對不是王道;再者,台灣面臨海洋、港口眾多,進出口原料快捷,可以維持食物的新鮮,只是環境條件不夠完備,經營成本偏高,效果不彰,且港口的軟硬體設備,及國對國檢驗制度尚未建立完善,影響進出口的種類等。







能以台灣食材的優勢,再加上台灣從中國八大菜系演進,及台灣「閩菜」地方小吃,經過幾十年社會進步帶來人文素養、文化底蘊,演變新的不同的風味面貌,它的精緻、美味,合乎潮流,與時俱進的美食文化,是中國大陸或其他華人世界所沒有的。







美食國際化對台灣經濟帶來的貢獻是正面且多元的,對國內的影響:所有美食餐飲業者共同推廣特定的食材,經過不同菜系作法,多樣貌的呈現在觀光客面前,增加認知接受度,可以縮短材料和使用者的距離,引領原材料品質提升及增加產量,但執政者並沒有這麼做。若比照韓泰的做法,政府編列預算,委託餐飲學校將台灣有優勢的食材,如豬、魚,及好吃的蔬菜,研究不同的菜色做法,傳授給餐廳業者。農委會、觀光局、經濟部能各自配合,合工及分工,而統籌計畫負責調度、指揮的工作,能投資集中使用在不同場合。在國內創造以台灣食材形象為主的台灣美食品牌,並展店到海外,當然是屬於經建會的任務職掌。







在台灣發展台灣品牌應以台灣食材來建立台灣美食的形象,不管是八大菜系或是台式閩菜、地方小吃,各式料理風味都是建構在台灣的食材上,因此當餐飲事業發展到海外時,不僅能增加國內食材的出口,增加就業、賺取外匯,間接增加台灣的能見度、吸引力,更增加了觀光客來台的誘因。而做到以台灣食材為品牌的台灣美食,一定要延伸產業鏈,建構在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策略。







台灣的食品加工業,受之於規模小所以成本高,相對的品質也高,所製作出的加工產品,可以有世界水準和特殊風味的食品,無論是新鮮軟硬罐裝食品、調理包,藉由常溫、冷藏、冷凍的保存銷售到全世界,如此也能提昇周邊機器設備產業,相信瞄準目標市場,行銷手法得宜,在全球龐大的食品加工業領域,經營利基市場,一定有生存立足之地。







反求諸己,台灣要推廣美食餐飲產業,其間包括民間業者、經濟部、農委會、外交部、財政部、觀光局、文化部等,需要統合從擬定政策、確定目標、規劃出長中短期的行動方案,統籌財務運作,全體部會組織合工且分工,要將一個產業政策建構完整,執行上徹底落實,當責單位一定是經建會。不管從目前經建會的成員,是涵蓋各部會首長,或是從歷史沿革來看於1977年成立的經建會,其宗旨都是為加強國家經濟建設之有效推動,促進國家經濟之整體發展。演變至今,以今日世界經濟情勢變化迅速、產業環境連結複雜,絕非將發展經濟的責任放到某單一部門,就能在國際舞台與各國一競長短,不受淘汰。



 



餐飲產業的發展在國內或是要推廣到海外市場,與食品加工業的發達是密不可分的,這對台灣的農林漁牧業與農民漁民畜牧業者,一定有重要關鍵的加分,是實實在在具體攸關餐飲業及食品業的「在地經濟」。經建會看得到?有意願?有能力?或是不作為?尚失良機,使經濟停滯不前,人民望天興嘆為之無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chow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