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來從報紙、電視媒體上,看到士林夜市的小吃業者,反對搬遷至地下室營業,與主其事者各有表述不同立場。筆者也藉此發表所思所見,就教各讀者。


我們的士林夜市不僅在文史資料的維基百科上可以查詢到,已是海內外知名,也是時下許多觀光客指名必定前往一遊之選。主其事者若以管理之便利,將業者攤販遷移至地下室,所有的排煙、風管、消防、回收水,垃圾物,及業者所需要的冷凍庫、冷藏庫、常溫庫等,及業者所需之個別營業面積的處理設立,是否也一步到位,符合業者的期待。若沒有先做好這些營業的條件,餐飲專業必也無從發揮,爾後檢查單位的檢查,也一定無法符合法令規定標準


眾所周知,夜市之所以有魅力,在於露天平面、蘊有逛街之氛圍,再加上台灣處於亞熱帶得天獨厚的氣候,除颱風到來之外,一年四季不分寒暑,都能讓消費者吃得滿意、逛得開心。我們也懷疑夜市搬進建築物之後,是不是就如同一般的量販百貨美食街一樣,公家管理的場所,有可能比美食街做得更好嗎?重慶北路的圓環夜市,改建後,營業一直未能就緒,成敗見仁見智,但是我們要問:改建後的圓環,從迷人的夜市變成經營宴會的場所,是我們大家所想要的嗎?「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應該是什麼樣的人,牢記不變的圭臬呢!


筆者幾十年來常因公務往返新加坡,在新加坡夜市裏大吃(沙嗲螃蟹)小酌(蚵仔煎、肉串、肉骨茶),幾十年來在政府的輔導之下,地址場所也有所變遷,夜市仍然是夜市,只有變得更有秩序,感覺上更衛生、更安全,整個夜市環境仍然是個迷人公園城市的氛圍。日前,筆者前往考察新加坡政府輔導餐飲業的措施,公忙之餘,仍到NEWTON夜市享受一番,到也沒有聽言:要將夜市移至建築物內的說法。在這一次,競爭激烈的選舉,好像夜市的存沒,也不是一個負面的議題。


 



 



 


藉由這次參訪行程,筆者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了解新加坡政府,過去如何輔導餐飲業,有哪些作法?及未來對餐飲業的計畫措施、目標為何?


從當地報章中,看到新加坡政府於今年發表「標新局撥款7500萬(約合新台幣18億元),幫助餐飲業提高生產力,目標2015年,飲食業生產力要提高兩成」。總理公署部長說明:推此計劃之用意,乃是藉由生產力的提升,也提升商家的效率及營業額。看到這一段,個人就能預見非常繁榮興盛的新加坡餐飲業,未來一定能更上層樓。


 



 


至於過去由政府輔導的成果,筆者想介紹一個成功的案例與大家分享。在新加坡所參訪的「莆田菜館」,是一家由福建莆田人,舉家搬遷至新加坡,一開始為了全家糊口生存而開設,11年來,經由政府循序漸進有計畫性的輔導,到現在,在有300餘萬人的新加坡,就有8家連鎖餐館及在印尼雅加達、香港有2家海外分店,依循新加坡法令規定,餐廳的員工一半可來自福建莆田。現代化具效率的中央廚房,力行貫徹5S的標準作業模式,制度量化科學式的管理,處處可見政府的斧鑿,而所展現的績效成果,亦可感受出政府輔導團隊與協助業者著力甚深。


 



筆者希望說服莆田菜館的方老闆,在新加坡經營一家台灣小吃的賣場,會談期間,台灣駐新加坡代表 史亞平 女士,全程參與,大力促成。落筆之時,方老闆已在渡假勝地的聖淘沙,黃金地段洽談一個經營台灣小吃的賣場。


 


 



 


 


正值台灣小吃可以在國際上發光發亮,位於台灣「十大重點服務業」之首的美食產業,能在政府的關注扶植,繼續加值之際,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方便行事,忘了要長期努力耕耘、創造條件的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chow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