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報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日提出:要推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鼓勵民間投資等三大經濟改革論點。隨後他就提出了日本史上規模最大、具體的20.2兆日圓緊急經濟對策,期待以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計畫,推升企業獲利、人民就業及勞工薪資,進而快速帶動日本的經濟擴張,現在全世界的媒體都聚焦在「安倍經濟學」所提的三大支柱。再談香港,特首梁振英9日清楚的在施政報告中,揭櫫香港的4大支柱產業為金融、貿易物流、旅遊和工商專業及支援,其產值將佔GDP58%以上。







支柱產業,顧名思義就是指能撐起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並且可以刺激與活絡國內在地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絕不限於某種特定產業,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都重視觀光旅遊、會展、餐飲等產業為支柱產業。而台灣過去一向重視製造業、資訊、光電、半導體及數位產業,也重視出口,卻被政府忽略了另一項重要產業,以發展在地經濟為主軸的產業。







鄰近國家如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及香港等地,都是由政府先帶頭投資重大公共建設。如新加坡政府,為了發展觀光產業,率先全力建設「聖淘沙名勝世界」相關需求之公共建設,讓非賭場事業的貢獻總額佔新加坡GDP2%,直接或間接帶來超過4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單就會展事業(會議與展覽,MICE),去年第三季就為新加坡帶來近5萬名的商務旅客。另外,為了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新加坡,政府積極投資10億元坡幣填海興建人人津津樂道的「城市中的花園」─濱海灣花園。而這項投資計畫,連帶的也吸引已斥資70億元坡幣於「聖淘沙名勝世界」的雲頂集團,再度尾隨政府腳步,大手筆的投資興建「海洋生物園」。







香港政府,為了推動觀光餐飲服務業,在實際業務方面,計畫於今(2013)年全力推動郵輪旅遊、擴建二個主題公園,並準備斥資27億港幣建立西九文化特區(2016年完成);在公共建設投資方面,香港政府準備長期填海,解決土地不足問題,同時發展新界東北。







馬來西亞政府,計畫在2025年前在柔佛州建造一個面積2,217平方公里的超級都會,這項計畫將把現有的周邊城鎮、海港和機場與新建設相整合,另外還要在超級都會裡打造主題樂園、國際學校、國際級觀光旅館、醫院和購物商業中心。這個超級都會,規模將會比新加坡大三倍,並以個人和企業優惠稅率、放寬外籍知識工作者進駐等獎勵措施,由伊斯甘達經濟特區發展局全力推動這個造鎮計畫。(資料來源:法新社)







不管是新加坡、香港或是馬來西亞,政府大手筆的投入各項公共建設,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都只是為了讓更多企業進駐投資,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觀光消費,他們只怕國際遊客不夠。例如香港彈丸之地,去年已經有4,500萬人次國際旅客入境觀光紀錄,但是政府還是汲汲經營上述各項投資建設。







2012年,韓國吸引國際觀光旅客到訪數為1,130萬人次(資料來源:韓國觀光公社)、香港4,500萬人次(資料來源:香港旅遊局)、新加坡2011年國際旅客到境人數為1,300萬人次(資料來源:新加坡旅遊局),而單一個「聖淘沙名勝世界」2012年的旅客數目就有1,600萬人次。反觀台灣,去年僅有7百多萬人次國際旅客入境,我們就雀躍不已,以至於2016年的國際觀光遊客人次目標,也只訂下1,000萬人次目標!







觀光局訂出這樣的目標,是因?還是果?若為果,政府為何會這樣懈怠?足見政府根本沒有政策目標,而今日出現這樣的果,完全是因為觀光局沒有正確的對位。







觀光局因隸屬交通部,研擬政策計畫與方向時,侷限於交通建設考量,所以只看到觀光客人數統計資料,忽略了經濟產業發展需求與配套措施,所以出現見樹不見林的低層級年度目標。比照各國產業政策的制訂,都必須先由政府投入重大公共建設,讓大量的民間資金有機會投入,才能帶動產業蓬勃發展、提升就業率、提高人民所得,讓大多數的人均有前途與目標。所以觀光局應該要及早回歸正途納編入經濟部,這樣經濟部才有產業政策責任,讓行政院陳冲院長得以發揮政策智慧,如是,相信經濟部所訂的目標,將不會再是1,000萬人,讓國際貽笑大方,讓國人痛苦無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chow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